这种病进入高发期家有

入夏以来天气越来越热

儿科门诊也是“热”得烫手

这要“归功”于这对“闪亮兄弟”: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它们最爱对5岁以下的宝宝“下手”常常让娃哭闹、发烧、吃不下饭

地处东北的沈阳,

在夏季也容易爆发手足口

疾控专家表示,

手足口病毒在气温升高时更容易传播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六七月将是高发期

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时期主要发生于1~7岁的小儿,尤其是5岁以下,4~7月或夏秋季为发病的高峰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全国各地就诊患儿人数剧增,各新闻媒体、家长群也都在转发预防提醒:

家长群

提到这俩家伙,很多宝爸宝妈瞬间“脸盲”,因为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实在是太像了,撞脸指数高达99.99%。

如何区别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

家长可以对照以下症状: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传染性疾病,好发于五岁以下的儿童。

两者都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且二者病毒间有许多重叠,导致症状与传播非常相似,如果不是专业医疗人员,非常容易误诊误断。

相同

不同

疱疹性咽颊炎

口腔的咽部和软腭都会长疱疹,并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咽痛。

先发热再长疱疹,而且只有口腔和软腭会长疱疹,咽痛明显

手足口病

-

在口唇、手和脚,包括肛门周围,也会长有透明小水泡,关节部位还可见皮疹。出疹后发热,多是中低烧,咽痛症状不明显。

从病症上来说,疱疹性咽颊炎来势猛烈,高热抽搐的临床表现往往让家长先乱阵脚,但实质上来说疱疹性咽颊炎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与后遗症,但手足口病不然。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手足口病患者有1%的几率感染并发症,尤其是三岁一下的儿童,常见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有时往往危机生命;家长们应当在发现孩子有手脚水泡与发热后,及时送去就医,切勿拖延。因此,从并发症来看,手足口更危险。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疱疹性咽炎?

疱疹性咽炎发作时主要有以下几个症状:

  1.口腔、喉咙、舌下等部位起1~2mm的疱疹溃疡。   2.突然高热,可出现惊厥。体温一般在37.7~40℃。   3.咽痛,疼痛到可使孩子流口水、拒食。   4.发病时常有呕吐或头痛,少数患儿有腹痛。

  孩子如果发生以上症状,就要考虑是疱疹性咽炎的可能性,应及时就医,否则有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小疱疹发展成脓疱,病情就加重了。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病?

家长可以对照以下症状:

?发高烧,体温多在38℃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

?出现丘疹或疱疹,多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口腔溃疡疼痛,拒绝进食

如果宝宝不幸“中招”,如何护理?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识别危重信号,及时就诊,合理治疗,一般都可顺利康复。

1.注意隔离

(1)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

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

(2)多通风:

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

(3)家长也需警惕:

除了生病的患儿不要串门外,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2.观察病情

(1)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新的症状:

注意有无新的体征出现,或原有症状、体征有无加重或恶化,重点留意有没有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危重信号出没;

应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危重信号,需及时就诊或复诊。

(2)注意观察呼吸:

主要观察患儿有没有呼吸困难和/或呼吸频率加快的情况,5岁以上儿童>30次/分钟;1岁~5岁>40次/分钟;2月龄~12月龄>50次/分钟;新生儿~2月龄>60次/分钟;

如果有持续或频繁出现呼吸困难和/或呼吸频率加快,那么肺炎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需要及时就诊或复诊了。

(3)定期监测体温:

一般每4个小时可以测一次体温,如体温超过38.5℃(腋温),每1~2小时测一次体温,并要注意有无寒战、惊跳、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出现幻觉或甚抽搐等情况,进行退热处理后1小时应重测体温。

3.注意护理

(1)宜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为主:

予以温凉的与年龄相应的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如面汤、稀饭、米糊、母乳等,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在发病的一周内,休息很重要:

尽量限制其活动量以防止过度疲劳;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餐后宜用温凉开水漱口或直接饮用适量的温凉开水。

(3)注意勤洗手:

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建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以避免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

4.注意消毒

肠道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70℃~-20℃仍可长期存活,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但不耐高温。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奶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应彻底消毒。

(1)紫外线照射:

如有条件,可以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0.5~1.0小时,但只限于光线所能照射到的物体表面;

(2)阳光暴晒消毒:

有阳光普照时可以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放置于太阳底下暴晒0.5~1.0小时,但只限于阳光所能照射到的物体表面;

(3)家长自身也需消毒:

家长或照顾者在接触患儿前后、给患儿更换尿布/尿不湿和处理大便后都应戴手套或注意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听说这两个病过几医院吧?

错!!!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目前,这两种病确实没有特效药可治,用抗生素也没用,医生一般是对症治疗。

比如,对发烧超过38.5℃的孩子,医生会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还可以用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等手段辅助降温。

一般来说,多数孩子都是轻症,一般发病5-7天就自愈了。

但是!别以为这对“表兄弟”只是浪得虚名,它们发狠起来,也是很吓人的!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

●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精神萎靡、头痛、眼球震颤或上翻、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吸吮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

●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

●心率增快、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等。

尤其是3岁以下的小孩,更容易发展为重症病例。

医生建议

只要出现手足口病症状,

医院就诊

有少数病情较重的孩子

可能引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并发症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即使抢救过来,也可能留有后遗症

打了“手足口病”疫苗为啥又得了手足口病?

好了,现在进入

答疑时间

Q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好了后,会有后遗症吗?A

医生:绝大部分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在治愈后不会存在后遗症,这也是儿童的常见病。

只有少数病例,会在发病期间出现脑膜炎等并发症,导致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方面的后遗症。

Q得过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后,还会再得吗?A

医生:有可能会,但是伴随年龄增大,症状会轻微,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机会也会减少。

Q预防手足口病,有疫苗可以打吗?A

医生: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多种,其中容易引起重症的是肠道病毒71型(EV71)。

家长口中的手足口病疫苗,其实就是EV71疫苗。

Q为什么我给孩子打了疫苗,还是得了手足口病?A

医生:EV71疫苗,只能对付EV71病毒,对其他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是无效的。

所以,打了这个疫苗,并非不会再得手足口病。而针对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的疫苗,尚在研发中。

Q既然如此,那还有必要打EV71疫苗吗?A

医生:当然有必要。

虽然EV71疫苗不能预防所有手足口病,但将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我们建议≥6月龄的宝宝,在流行季节前2月接种EV71疫苗,接种年龄越早越好,最好在12月龄前打完2针。

对于5岁以上儿童,感染和发生重症病例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不推荐接种。

Q我的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后,指甲掉了,好吓人!A

医生:极个别的孩子在患有手足口病后,会出现指甲的脱甲,这是由于感染的病毒种类比较特殊而已,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6型的感染。

不用担心,指甲自行脱落,也会自行长出来的。

编辑:丁卉

医院感染科作者齐利峰

小编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祝各位每一天都心怀美好,辽宁掌上健康愿陪你一路同行!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taoqiqi.com/jbyh/66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