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子眼里异物感,咽不下吐不出
今天说梅核气。
梅核气,指因情志不遂,肝气瘀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所致,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
梅核气的名字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过,但这个症状描述一写出来,相信很多人都会这样:
这个毛病说大么也不大,但嗓子眼儿里梗着个东西不上不下的,也很不舒服。体检的话,一般医生也就告诉你是慢性咽炎,也就没下文了。有共鸣的童鞋,举手!
但中医对这个病是有办法的,中医治这个梅核气,主要从气郁和痰湿来下手。气郁会导致气滞,啥是气滞,就是气流通不起来,流通的不利索,滞住了。气流通的不好,该带走的病理产物带不走,生成的痰湿又和气互结在一起,动不了,就容易停在人的孔窍,特别是咽喉部,因为咽喉是肺的门户。
学过经方的知道张仲景有个名方:半夏厚朴汤,就是治这个病的。
那还不简单了,直接用半夏厚朴汤就行了。如果事情真有这么简单,我就不用写这篇了。
事实上,半夏厚朴汤并不是治疗此病的唯一方剂,相反,一看梅核气就用半夏厚朴汤,在病机不对的情况下,反而会坏事。这恰恰就是中医的同病异治的体现。
原因其实很简单,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紫苏,茯苓,生姜,它的组成很显然是针对痰湿而设,除了茯苓,其他都是温药偏燥的,再加个茯苓甘淡渗湿,整个方子针对痰湿较重的情况。
但梅核气并不都只是痰湿,而没有郁热,没有伤阴。如果有化热,有伤阴,用偏温燥的半夏厚朴汤无异于抱薪救火,患者会咽喉更加干燥难受。
我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在前年,有个年轻女孩说感冒后嗓子哑,发不出声,咽喉有异物感,略有失眠。
我看了舌象,舌尖有些红点,但整体舌质不很红,舌面也有一层薄腻苔,所以给的方子就是半夏厚朴汤加了点玄参,结果两副后除了睡眠好转一点,咽部症状基本无改善。
于是我想这大概是由于药偏温燥,改方为傅青主的失音汤,二副就明显好转。
从这个案子,我感觉咽喉部对寒热润燥的敏感度其实是蛮高的,不能一看咽喉异物感就用半夏厚朴汤。
第二例是前几天一位女士说感冒好了之后遗留了咽喉异物感,偶咳,问我能否吃半夏厚朴汤。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在经方的普及度确实蛮高,很多人已经有了一些中医方剂上的认知。
我说你发舌照我看看,梅核气不一定就是半夏厚朴汤。
然后她发了舌照,舌淡红,舌苔薄,舌面显得很干燥,没有水分,不润泽。
我再问,口渴吗?答:还好、晨起有咽干。
再问:咳嗽有痰吗?答:没有,干咳。
舌和症状一结合分析,那么这个就不是半夏厚朴汤证了,她有郁热在里面,反而没什么痰湿。
我给她开的方子是上焦宣痹汤加减:
连翘5、郁金10、枇杷叶9,射干10、通草3,香豆豉5,芦根6,北杏仁5
二副之后告诉我说症状缓解明显,咽中异物感大大减轻。
舌照我都没有附,手机打字太费劲,图片读者自行脑补吧。
————————-
上焦宣痹汤:郁金,枇杷叶,射干,通草,香豉。
出自《温病条辨》,“太阴湿温,气分郁痹而(口岁),宣痹汤主之”。
我也是学的刘英峰老师,这个方子姚荷生老很喜欢用。
它是针对上焦有点郁热,五味药平淡无奇,轻灵取胜,上焦用药宜轻灵,清解上焦湿热,宣透上焦郁热。只要是这个病机,都有应用机会。
这种上焦有点郁热阻在咽喉部的梅核气,如果用温燥药,就会咽喉更干更难受
。
其实,一切都在八纲辨证而已。
赵利欣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taoqiqi.com/jbzd/2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