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鼻

科学防护,防御新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鼻内镜和喉窥镜检查

工作流程及防护建议

---复旦大医院耳鼻喉科研究院

耳鼻喉科检查中心、院感科

工作流程及防护建议

耳鼻喉科检查是疾病诊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面前,却成为一把“双刃剑”,防护不到位可能同时损害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尤其是直接对患者口鼻等操作的内窥镜相关检查,如鼻窥镜、喉窥镜、纤维喉镜等,检查操作时极易产生飞沫和气溶胶,造成交叉感染、职业暴露,甚至感染的暴发。因此,对内窥镜检查各环节的严格防控有利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保障医疗安全。

新冠病毒主要传染途径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结合本次疫情和内窥镜检查风险暴露特点,耳鼻喉科应尽可能严格把控内窥镜检查适应症。对于确需进行内窥镜检查的患者,检查前必须进行流行病学问询,体温测量,医院作病毒感染排查。实施检查操作的医务人员须做好自身防护。

总体原则

预检处必需对病人及陪客进行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史的严格筛查。

门诊开单医生必需再次对病人进行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史的严格筛查,严格掌握内镜检查、治疗适应症,疫情期间主要满足急诊、急救的检查和治疗,其他病人择期检查。

对门诊、预约患者做好宣教、解释工作,如非病情急需,建议患者待环境安全时择期行内镜检查。

若病情急需内镜检查,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操作者、清洗人员等应全部采取三级防护。

尽量限制操作环境内的人数,降低人员感染风险。

划重点

01

鼻窥镜、喉窥镜的防护

操作者防护要求:

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升级:工作服、一次性医用帽子、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乳胶手套、隔离衣、护目镜(预防发生喷溅)或防护屏、鞋套,必要时使用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

提醒:患者进入诊室前,要求其佩戴口罩。检查操作前,再次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当遇到有疑似或确诊感染患者必须及时按规报医务科,医院先做排查。同时采取空气隔离措施(即关闭本诊疗室空调,报门办采取相应的措施。)

鼻内镜

喉窥镜

操作防护装备

内窥镜推荐操作流程

1

准备防护物品:同上述防护。

在清洁区依次完成穿戴:特殊情况穿上防护服。

工作服-手卫生-戴口罩-戴帽子-穿隔离衣(防护服)—穿鞋套-戴护目镜-戴手套(可酌情戴双层)

2

检查操作流程

1)环境要求:诊疗室、准备室(喷麻药用)应保持良好通风。

2)患者准备:

检查以及喷麻药时仅患者进入,避免人群聚集。等待期间嘱患者戴上口罩。

尽量每次只给一位患者喷麻药,待患者检查离开后,再开始下一位患者的检查前准备——喷麻药。

3)患者须作检查前的登记(系统可解决实名登记)。

4)检查前:

检查前须核对患者名字和检查项目。核查流行病学情况。

鼻内镜检查前,给每位需要喷麻药的患者发一张纸巾,叮嘱打喷嚏时一定要用纸巾或手肘提前遮住口鼻,必要时给予速干手消毒剂,麻药喷头一人一用一换。

喉镜检查前,给每位患者发一个小的黄色塑料袋(装医疗废物的),方便患者将分泌物吐在塑料袋里,以减少飞沫喷溅和气溶胶产生。等病人检查结束后,将其黄色塑料袋扎好,丢弃在指定医废桶内。

5)检查时:

检查者动作尽量轻柔,减少患者刺激,患者全程佩戴口罩,只有检查时露出检查部位。

写报告:每做完一次检查、写完报告后都要更换手套,手卫生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写报告后将装订机、笔等用75%酒精擦拭消毒备用。再次手卫生和消毒后,进行下一位患者的检查准备。

6)检查后

两患者检查之间,做好物表消毒并开启紫外线消毒诊疗室30分钟。若前一患者喷嚏、咳嗽、恶心反应重,则紫外线消毒可相应延长。

内窥镜检查工作结束推荐流程

1

检查结束后流程

1)在诊疗室缓冲区脱下防护,顺序如下:

脱手套(如果是双层手套,摘除外层后,直接摘除护目镜)—脱护目镜(不触及镜面,复用的集中放置,消毒)-开拉链(如果穿防护服的话)或解开隔离衣领子后面的绳结(注意手臂衣袖不得触及其他部位,如面颈部)-脱内层手套-手卫生-脱连体防护服或隔离衣(只能碰内面)-脱鞋套-手卫生-脱帽子-脱口罩

2)物品放置:

脱护目镜后集中放置,复用的可送消毒室消毒。护目镜(若未经明显喷溅)须用75%酒精擦拭外面后3次,置于桌面干燥一并紫外线消毒,如有明显喷溅,用mg/L含氯制剂浸泡消毒。

脱下的防护服直接卷起(污染面朝内)、帽子、口罩、鞋套等一次性防护用品按照感染性废弃物置于黄色医废桶内。其他所有辅料均按照医废收集。

3)房间消毒:

每日物表清洁后用紫外线照射消毒2-3次,每次30分钟,终末消毒,紫外线照射可延长至1小时。检查室地面(每日3次)和台面由专人擦拭(每日4次)。

注意事项

每个患者检查完毕更换外层乳胶手套。

N95口罩连续使用4小时应更换,或受到污染、潮湿等情况及时更换。

一次性防护服应一人单次使用,脱下后放入指定容器中,一次性用物不得复用。复用隔离衣可考虑悬挂,经紫外线消毒半小时以上,继续使用。但须注意洁污面的朝向,和再次穿着时的次序。

严格要求尽可能降低风险

一人一诊一室:尽可能每次只给一位患者喷麻药,前一位患者做好检查离开后,再开始给下一位患者喷麻药。如果病人多,喷麻药或等待时每位患者间隔1m以上,检查室里一次只能一位患者。

一人一袋/布:喉镜检查前给每位患者发一个小的黄色塑料袋(装医疗废物),让患者将分泌物吐在塑料袋里,等患者检查结束后,将其黄色塑料袋扎好,丢弃在指定垃圾桶内;鼻镜检查前每位患者发一块治疗巾或纸巾,遮挡口鼻,用后放置在指定位置。

一人一消:检查结束后,给每个患者进行手卫生消毒。

一人一罩:要求患者只有在喷麻药、吐分泌物以及进行检查的时候可以摘下口罩,其他不需要张口、露鼻的时候都要戴好口罩。

划重点

02

其他安全措施

若登记、接诊过程中发现疑似或高度怀疑的患者,立即上报医务科、院感科等部门,停止任何医疗操作。

对所有疫情期间接受内镜诊疗的患者,之后2周内追踪随访其健康状况,若出现疑似或确诊患者,第一时间查询该患者接触所有人员并以适当方式进行隔离观察。

控制候诊人数,避免人群聚集,同一时间侯诊患者距离保持1m以上。

内镜使用后,严格按要求进行清洗消毒。

THE

END

参考资料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S]..

2、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期间对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指导意见

3、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医函〔〕75号

4、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致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护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控制背景下的几点防护建议》

5、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务人员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职业防控建议》

6、杨希林,任杰,许珍,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院内感染的防控策略及方法[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55(00):E-E.DOI:10./cma.j.issn.-..0

7、上海市耳鼻咽喉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期间上海市耳鼻咽喉科质控工作的指导性意见(第一版)的通知》

供稿:宋小乐、郭平、余洪猛、吴海涛

复医院耳鼻喉科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taoqiqi.com/jbyh/43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