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屎多抓耳朵睡觉惊跳手指白斑,这

做了父母才知道带孩子的艰辛,除了伺候每天的吃喝拉撒,还要担忧宝宝身体是不是舒服,有没有哪些不适。

宝宝最近眼睛总有眼屎,还有事没事就喜欢抓自己的耳朵玩,而且手指甲上还发现了白色小斑点,睡觉也总惊醒……

这些,别的孩子也会有么,还是只有自己家的宝宝才这样?宝宝不会有什么毛病吧?缺微量元素?缺钙?缺锌?越说越担心,宝宝到底是怎么啦??

1、眼屎多

宝宝在刚出生的3~4年中,泪液系统才会逐渐发育起来。这时眼睛就需要产生足够的泪液来保护眼球表面,虽然宝宝看着眼泪汪汪的,但是还达不到“哭出来”的足够多的眼泪。

不少宝宝出生时出现泪液生成障碍即鼻泪管阻塞,这是一种常见于新生宝宝和幼儿的疾病。可能引起一只眼睛或双眼产生过量泪液,这些泪液顺着脸颊流下来而没有通过鼻泪管流入鼻腔和咽喉。

由于泪液没有正常的排干,宝宝可能出现眼屎多,早起时眼睛被淡黄色或白色的分泌物糊住。严重时可能会出现红眼或结膜炎的感染。

正常情况,大部分宝宝的泪腺阻塞会在6~9个月的时候自行缓解,这期间可以用温热的干净棉巾,帮助宝宝去除分泌物,然后用手按摩眼内眦下部(眼内角下鼻梁根部),来促进鼻泪管的畅通。

鼻泪管开放之前,宝宝的眼泪都会一直存在,一般不建议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治疗哦。如果按摩没有效果或发现宝宝眼睛红肿,看起来有感染的趋势时,就要考虑看医生了。

鼻泪管堵塞是小宝宝的常见症状,和缺xx营养素、上火什么的都没有关系。不应给6个月内的宝宝喝奶以外的任何茶水。

2、拉耳朵

宝宝因为刚来到这个世界,对什么都很好奇,就连自己的小脚丫都要尝一尝。

但有时候的小动作看着就不那么正常了,例如拉耳朵,有时候宝宝会用力的揪住自己的耳朵往外,严重时甚至被抓出血,家长制止后,又会拍自己的脑袋,宝宝这是怎么了?

这种情况,一般存在几种可能,可以针对自己家宝宝的状况依次看下。

(1)好奇心

随着宝宝发育,有一天他们突然发现有一个叫做“耳朵”的器官,当然,在宝宝眼里可能是玩具,于是开始抓、拉、手指伸进耳朵里抠弄,这些只是宝宝探索自己身体的正常行为。

但是,如果宝宝一天到晚都在拉耳朵,甚至抓破,家长就需要及时制止宝宝,带宝宝做一些游戏,多陪伴宝宝,转移他们对耳朵的注意力了。

(2)耳部感染

耳部感染(急性中耳炎)可能引起宝宝耳朵疼痛,主要表现为:

不愿意躺下,躺下时脾气暴躁、哭闹;耳朵里有水或脓液流出;烦躁不安、不同于寻常的哭闹或尖叫;不喜欢吃奶;一直拉扯某只耳朵等。

一般耳部感染就算没有人工干预也会在1~2周内自愈,但是如果宝宝耳朵疼痛得厉害、哭闹不止;耳朵有脓液、血性分泌物流出;感冒或伴有其他疾病的感染等就应该就医治疗了。

为了缓解宝宝的不适,可以在宝宝的耳部防止一块温热的湿毛巾。平时为了预防宝宝耳部感染,家长需要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经常洗手、不共用餐具、不接触二手烟、不接触生病的人等。

(3)耳廓湿疹

当发现宝宝频繁的抓耳朵时,家长还需要细心的观察宝宝的外耳、耳后及脖子部位的皮肤,看是否有小的斑点或斑点状红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湿疹。

轻微的湿疹可以涂抹一些郁美净等润肤霜,中重度湿疹可以使用1%氢化可的松医院自制的外用地塞米松药膏等这类的弱效激素软膏。

就医不便时,还可以用温和无刺激的润肤霜来稀释弱激素类药膏,稀释比例通常为1:1。

使用弱效的外用激素时,症状消失就可以停药,不需要逐步撤药。激素药停用后,继续每天涂抹保湿霜作为预防。

(4)内耳发育不完善

6个月以下的宝宝内耳平衡感受器还发育不完善,当坐在摇晃的玩具上或出行坐车时,会出现耳朵不适的情况,从而出现哭闹、恶心干呕、抓耳朵揪耳朵的行为。

随着宝宝长大,这种现象就会慢慢的消失。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带宝宝玩一些锻炼平衡的游戏,如跷跷板、旋转木马等,都能促进宝宝耳道的发育成熟。

(5)长牙

长牙也是宝宝拉耳朵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宝宝出现牙龈肿胀,牙龈的肿胀组织里有小小的牙尖,牙尖周围的表面血管受肿胀影响等,就是要长牙了。

这时的宝宝可能会通过拉耳朵或挖耳朵,来减轻出牙的痛苦和压力。

这时家长可以每天用纱布蘸点凉水轻轻擦拭宝宝的牙龈,给宝宝一个磨牙牙胶,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3、睡觉惊跳

有时候宝宝明明睡得好好的,却在大人离开的时候突然醒来,或者在自己的小床上一惊一乍的张开双手把自己吓哭。

这是因为宝宝的睡眠时间和我们成人不同,一般新生儿宝宝一天睡20-22个小时;1-2个月的宝宝每天睡18个小时左右;3个月大的宝宝一般睡16个小时左右,能有更多的时间与父母交流,会转头、也会踢被子;6个月后宝宝通常会睡12—14个小时,之后慢慢递减。

而且宝宝通常需要经过浅层睡眠才可以真正睡着,需要在大人的照顾中入睡。宝宝的睡眠周期比成人短,同时浅层睡眠时间较长。

这时就会出现有时候容易入睡,但是睡的不沉,很容易醒;有时不容易睡,但一旦睡着了就不会轻易的醒来;还有时候既不会轻易入睡也不会沉睡的现象。

只有深度睡眠时的宝宝才会安静,脸部和四肢呈放松状态,呼吸非常均匀,偶有鼻鼾声。而浅度睡眠时整个睡眠过程都不安静。

无论是深度睡眠还是浅度睡眠,宝宝都会有惊跳反射。浅睡眠时,一些极其轻微的声音均可引发宝宝突然惊跳,而深度睡眠时即使偶尔有惊跳动作或嘴角摆动,仍属完全休息状态。

惊跳反射高发于3个月以内的小月龄宝宝身上,一般在3~5个月内消失。

主要表现为宝宝受到突然的刺激,出现双臂伸直、手指张开,背部伸展或弯曲,头朝后仰,双腿挺直,双臂互抱的状态。

4、手指白斑

有时候我们会在给宝宝修剪指甲的时候发现,宝宝的指甲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白斑或者小白点。

然后上网一查,有人说这是宝宝缺乏某种元素了,还有人说是因为宝宝肚子里有虫子,表现在指甲上的。

吓得家长赶紧握住宝宝的手,但实际上,宝宝指甲白斑是好动的宝宝自己磕伤造成的。只要小白点慢慢的随指甲长长,移到指甲边缘时修剪掉就可以了。与宝宝缺什么微量元素没有关系。

宝宝的这些小行为,也许是无伤大雅的小毛病,也许真是身体有疾病造成的,这就需要家长细心观察来判断了。

不过叨叨G也蛮佩服那些,只要宝宝稍有不舒服,就立即怀疑是缺点啥的人。

真的需要辛苦家长们,擦亮双眼,千万不要被骗了哦~

戳↘关键词看更多内容

黑榜

生病

孕育

屎尿屁

不能吃

婆婆

辅食

开裆裤

夏天

大运动

出血

喂养要点

学步车

洗澡

疫苗

忌口

电子产品

吃盐

辅食

把尿

补钙

婆媳

光脚

妈妈

Dr.G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好了应该要注意什么
专科治疗白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taoqiqi.com/jbyh/338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