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耳鼻喉科三伏贴今日开贴
古人在《素问?四气调神论》提出“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有“长夏胜冬”。冬为阴,夏为阳,一年四季中夏季阳气最旺盛,此时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从而达到益气温阳、散寒通络的目的。“冬病”是指素体阳气不足,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或素有寒邪未能祛尽,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而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里、阴性疾病。“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三伏贴(穴位帖敷)、三伏灸(艾灸)等。使用三伏贴、督灸、脐灸、葫芦灸四联序贯疗法,能更好地温补阳气、祛散体内残存寒邪,缩短冬病夏治改善人体体质的年周期,达到阴阳平衡,祛病健体的目的。
一、三伏贴功效
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二、督灸功效
灸法的一种,施灸面广,灸力大,火气足,温通力强,可通过激发协调各经络,能够温补督脉、平衡阴阳、抵御病邪,从而达到保健、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脐灸功效
在肚脐上施以隔物灸,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透入肌肤,刺激组织,以激发经络之气、调和气血。
四、葫芦灸
1、增强人体抵抗力,具有补脾肾、益精气、通调三焦、利水消肿调理冲任行气止痛之功效。
2、收敛人体的精、气、神、津,调节脏腑阴阳平衡,理气养血,固精安胎之功效。
3、扶正祛邪、养生延年,可用于虚劳诸病和预防保健。
适宜人群
过敏性鼻炎伴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咽炎、耳鸣耳聋、反复感冒、咳嗽等体虚疾患。
年三伏贴时间
夏至开贴:年6月21日—年6月30日
伏前加强:年7月01日—年7月10日
头伏:年7月11日—年7月20日
中伏:年7月21日—年7月30日
润中伏:年7月31日—年8月09日
末伏:年8月10日—年8月19日
末伏加贴:年8月20日—年8月29日
三伏贴注意事项
1、成人3~6小时、小孩1~2小时,自行把贴药撕除。贴敷部位局部发热、微红、微痒属常见反应,如有明显瘙痒、疼痛或周围皮肤丘疹等,可随时撕除。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疹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请及时来门诊进行对症处理。
2、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贴敷当天不能洗澡。洗澡时不易用沐浴露等洗浴产品,水温不宜过高。
3、饮食要求: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少食生冷、油腻及过咸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食品。贴敷当天不宜进食海鲜、鱼虾、羊肉、蘑菇等发物,其他饮食可与平时一样。
4、由于每个人的病症不一致,因此用药也不尽相同,选贴是很重要的,医院。
5、三伏贴不可自己随意贴敷,穴位选择不准确,将直接影响药效。
贴敷疗程
连续贴敷3~5年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继续进行敷贴,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禁忌
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孕妇、疤痕体质人群、对药物或者敷贴成分过敏者禁用。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糖尿病患者,2岁以下儿童慎用。
三伏灸注意事项
1.艾灸的频率,没有那么固定。毕竟每个人情况不一样,病情有轻重、病程有长短,总体上只要没有口干、口渴、嗓子干痒疼等上火的症状或者没有出现灸后更加乏力的情况就可以连续灸,明显寒湿体质的人可以趁三伏之时多灸几次。
2.必须正确的对待三伏灸。艾灸一年四年都可以灸,只要对症,都有很好的效果,不能盲目臆断三伏灸最好、天越热越适合艾灸。但某些病症在三伏天施灸效果可能较其他季节较为好一些,也需要承认三伏灸的特殊性。
3.三伏天施灸前后,注意适当喝水,及时补充水分,毕竟天气炎热,不及时补充水分容易伤津耗气,影响艾灸效果。
4.艾灸的环境不可以开空调,避免灸的时候打开毛孔,寒湿之邪直接侵入人体。灸后半个小时后等毛孔恢复正常状态再洗澡或者开空调。
5.发汗要有度。尤其是气血虚弱、疲倦乏力的朋友。
耳鼻喉科三伏贴优惠活动开始了,贴四次送一次,贴八次送两次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taoqiqi.com/jbby/6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