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学耳鼻喉科耳鸣之神经性耳鸣

白癜风的治疗 http://m.39.net/pf/bdfyy/
《中医临床学》耳鼻喉科耳鸣之神经性耳鸣

神经性耳鸣是指在无外界声源或刺激存在的情况下,主观上出现耳部或头部有异常声音的感觉,声音可为嗡嗡声、蝉鸣声、哨声等不同种类。

神经性耳鸣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较高,可达17%。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群发病率可高达33%。

疾病类型

神经性耳鸣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但三者间常互相混合,不易区分。

一、感音性耳鸣

又称耳蜗性耳鸣,主要由耳蜗病变或功能异常导致。耳蜗为内耳的一部分,起到感受声音刺激、转化并传递声音信号的功能,对声音的形成十分关键。

二、周围神经性耳鸣

主要与听神经病变或神经纤维变性等因素相关。最典型的听神经瘤病变,可以耳鸣为首发症状,一般出现单侧耳鸣且听力正常者,医生需排除听神经瘤。

三、中枢神经性耳鸣

由中枢听觉径路病变或功能异常引起,可发生于脑干、大脑听觉皮层及其间的神经纤维。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并自古有“肾主耳”之说。历代名家也各有论治:我国明代医籍《景岳全书》早就指出“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多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致聋聩。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是皆阴衰肾亏而然。”《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云:“木郁之发,甚则耳鸣旋转”。因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日久火灼阴伤,肝阴不足以制阳而致阳亢盛于上,故肝阳上亢的基础必定存有肝阴不足。

[症状]

耳部出现音调、音色及强度各不相同的鸣响,可间断或持续出现。常见的耳部鸣响可表现为:蝉鸣声、汽笛声、哨声、铃声等。

并发症状:

神经性耳鸣可伴听力下降、头痛、眩晕等症状。

[检查诊断]

*耳部查体

通过额镜或者耳内镜排除耳部的结构异常等情况,属于常规检查的一部分。

*影像学检查

颞骨或内耳的CT及MRI

医生不常规进行此类检查,仅在怀疑肿瘤性病变或者内耳等结构异常时考虑进行此项检查。

*听功能检查

属耳科常规检查,包括纯音测听检查、声导抗检查、耳声发射检查、听力诱发电位检查等,医生首次检查往往会很全面、细致,以便明确病变部位,查找病因。

*前庭功能检查

当耳鸣合并有眩晕、头晕等症状时需进行此检查以明确前庭有无病变及功能异常。

*耳鸣相关测试

包括耳鸣音调的频率匹配、耳鸣响度匹配、耳鸣可掩蔽性测定、耳鸣的残留抑制等,以明确是否有耳鸣存在及耳鸣的严重程度。

[辨证论治]

一丶风热侵袭:起病较急,但症状通常不会很严重,耳鸣音调较低沉,耳内有胀满、堵塞的感觉,常伴鼻塞、流涕、咳嗽等肺经表症。

[治则]疏风宣肺,通窍解毒。

[方药]银翘散加味:

双花10克,连翘10克,菊花15克,

公英10克,地丁10克,败酱20克,

虎杖15克,桔梗15克,杏仁12克,

荆芥12克,防风12克,蝉衣12克,

菖蒲12克,栝蒌15克,辛夷12克,

苍耳子12克,白芷12克,甘草6克

二、肝火上扰:症状比较重,耳鸣声较大,与情绪变化关系密切。多伴有口苦、心烦、头昏、头痛、急躁易怒等肝火上逆的症状,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清肝泄热,通窍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5克,苦参12克,滑石12克,

青黛12克,石决明30克(先煎),

珍珠母30克(先煎),黄芩15克,

山栀15克,当归15克,泽泻12克,

生地30克,木通12克,柴胡12克,

菖蒲12克,蔓荆子15克,

磁石30克(先煎),琥珀6克,

甘草6克

三、痰浊上壅: 此型病程一般较长,耳鸣、头昏、头沉、头重、头闷,耳内胀闷、堵塞感明显。可伴有胸闷,纳呆,舌质多较胖,边有齿痕,苔厚腻,脉弦滑。

[治则]化痰降浊、和胃化湿。

[方药]涤痰汤加减

半夏12克,陈皮12克,茯苓15克,

猪苓15克,白术12克,苍术12克,

胆南星12克,天竺黄12克,

僵蚕12克,菖蒲15克,生苡仁30克,

白芷12克,丹参30克,桃仁12克,

红花12克,当归12克,黄芩12克,

栝蒌15克,枳实12克。

四、肝肾不足:此型病程较长,耳内犹如蝉鸣,可伴有腰膝酸软、眼花、眼干涩等肾经不足之症,舌质红,少苔,脉细。对于老年人耳鸣,又无其他兼症表现时,多可归于此型中。

[治则]补肾益精,滋阴潜阳。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熟地30克,山萸肉20克,龙眼肉10克,

枸杞子15克,山药20克,菖蒲15克,

牛膝12克,菟丝子15克,覆盆子15克,

蝉衣15克,磁石30克(先煎),神曲15克,

葛根20克,柴胡12克,淡竹叶12克,

木通12克,灯芯草10克,

茺蔚子15克,麦冬12克,

沙苑子15克,酸枣仁30克。

五、脾胃虚弱:患者多表现出精神差,疲乏无力,头昏,劳累后症状加重,纳差,舌质淡,苔薄白或厚,脉弱。

[治则]健脾益气,升阳通窍。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党参30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

茯苓15克,黄精15克,

玉竹15克,当归15克,熟地30克,

补骨脂15克,狗脊12克,

山萸肉20克,龙眼肉20克,

升麻12克,葛根15克,柴胡12克,

陈皮12克,半夏12克,当归10克,

菖蒲15克,甘草6克。

[临床体会]

耳是五官九窍之一,是人体的一部分;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会聚于耳,构成耳与五脏六腑及全身各部广泛的联系。《内经》中有许多论述,如:肾开窍于耳,耳为心之客窍,耳者宗脉之所聚等等。观历代医家,也都是从注重整体调节、强调辨证论治出发进行探索,才形成了中医治疗耳鸣的独特优势。临床上也是这样,除了说的最多的肾虚耳鸣,心、肝、胆、脾、胃、肺脏的病理改变都可以导致耳鸣出现,这从目前繁多的辨证分型中可以得到验证。这也正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体现。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准确的辨证是提高疗效的前提。可临床上耳鸣往往由于缺少伴随症状而使辨证比较困难,对于只有耳鸣一症而无其他不适的患者,可以根据年龄辨证,如老年人无伴其他不适的,可以肾虚论治;根据舌的情况,如舌质胖,边有齿痕苔厚者或形体丰腴者,多可从痰浊论治;心烦失眠或舌体瘦小,舌尖红,多以心火论治。这些特点,可以有助于我们正确的辨证。治疗上,要考虑耳为清阳之窍的特点,可以适当选用升阳通窍的药物,柴胡、葛根、升麻升阳的效果很好,菖蒲、蝉衣、白芷可以通窍,可以做为引经药使药物上达;血瘀也是一个容易产生的病理变化,适当的选用活血化瘀药物可以提高疗效,丹参、当归尾、赤芍、三棱、桃仁、红花等选择其中1~2味即可,各型中都可应用。

[古训]

《寿世保元》:“凡是聋者,势必耳鸣”。

《证治汇补》:“耳鸣是痰火上升,壅闭听户”。

《景岳全书》:“凡暴鸣声大者多实,渐鸣声细者多虚。少壮热盛者多实,中衰无火者多虚”。

郑伟达验方:

生黄芪30克党参15克升麻6克

葛根30克蔓荆子10克白芍12克

黄柏6克炙甘草6克

每日一剂,可连服三周。

主编:郑伟达

副主编:许鹏飞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taoqiqi.com/lcbx/51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