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这所在洪泽湖畔的学校你了解多少
淮安汉开书院的校徽独具特色。
内圈选用汉代瓦当拓印,嵌入当代书法名家刘炳森的隶书繁体“汉开书院”四字(选自刘炳森书法作品),古朴雅致,寓意汉开书院根植于历史悠久的汉文化,即“从大汉走来”;外圈是简洁的圆圈线型,置入“淮安汉开书院”的中英文全称,造型饱满,象征全球,即“向世界盛开”。
整体造型对称美观,寓有“中国心,世界人”、“心怀祖国,放眼世界”的美好寓意,契合书院的办学使命。标志选用宝蓝色,色调饱满,彰显出成熟稳重的气质,代表智慧和优雅纯净。校训淮安汉开书院的校训是“明辨不惑,力行有品”,这是对师生的共同要求。
明辨,选自《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明确地分辨”,书院希望汉开师生能够有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价值观,不忘初心,恪守为人行事的原则。
不惑,选自《论语》中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意思是有智慧的人不会对事情感到迷惑。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种基本品德,那就是仁爱,智慧和勇敢。书院以此希望汉开师生有足够的道德修养,内心足够强大,没有什么能扰乱他们平静的心态。力行,出自《中庸》中的“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原意是说能够努力行善的就接近仁了,书院希望汉开师生勇于实践,将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当中,多在“事上磨”,增长智慧和才干。有品,是对汉开师生的品质要求,该做的事情一定要尽力做到最好,并持续优化,不断登阶。校树淮安汉开书院的校树是槐树。
“槐”者,“怀”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之谓也。提醒汉开人永远不要忘记因何而来,向何处去。书院的南门、西门、北门外均种有槐树及校树石。西门是师生日常进出的主门,书院特意选择了一棵树干微躬的槐树,以示对教育的敬畏,对学生、家长和访客的欢迎,对日后校友归家的等候......
槐树旁有一块南京汉开书院赠送的蛙形石,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咏蛙》诗言:“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书院以此寓意着汉开书院将会体现自己的教育特色,进行自己的教育探索,发出自己的声音。每天清晨,汉开学子从槐树旁经过,进入校园开始一天的学习,槐树的精神激励、鼓舞着汉开学子。
校歌汉开书院校歌《善哉,汉开》。前半部分用了唐代的香严闲禅师和唐宣宗李忱的“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后半部分由王占宝院长填词。校歌寄托了对汉开学子人生豪迈、走向未来的期盼,歌词气象雄浑,配曲磅礴大气,闻者无不为之赞叹。
善哉,汉开!
汉开书院校歌
作词:香严闲禅师李忱王占宝
作曲:何亮
原则:有教无类
路径:因材施教
结果:善育英才
1.我是汉开人,请看我可能。
2.成长看得见,为成长喝彩。
3.每天进步0.5,我的人生我做主。
4.眼睛更亮,声音更响,腰杆更直,胆子更大,两臂更有力,双脚更坚定。
5.实力与微笑,汉开一定做到。
思考力、领导力、学术力、创造力、教养力。
有思想、有教养、能探讨、能长跑、不睡懒觉、不请“家教”。
每一个都重要,每一个都被需要。
汉开是一本书,但她不是冰冷的文字,她的每一个章节,都有着生命的律动,她和每一个阅读者,都进行着交流和互动,她向我们敞开着深邃、博大的怀抱,而我们则在她的每个章节,留下成长的痕迹。
汉开学子,大格局,真英雄,后劲足,今日吸收营养,未来信步全球!
触摸汉开,品读汉开,我们从洪泽、从淮安,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我们的校园』
『我们的同伴』
『汉开督查组听课』
『小学亲子运动会』
『第33届头脑奥林匹克竞赛创新大赛江苏省赛在汉开书院举行』
『相约千年古堰,漫步水上长城』
『为成长喝彩』
家长心声
……
淮安汉开书院是一所孩子们喜欢的学校。汉开愿作鲲鹏所乘之风,助力每一位学子扶摇直上,翱翔万里,共谱岁月华章、锦绣未来。
实力与微笑,汉开一定做到!
HKA校训
明辨不惑,力行有品
HKA咨询方式
『家长事务中心』
桑老师-
唐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taoqiqi.com/lcbx/4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