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愚法师耳通命门,生命的摩尼宝珠三
《何为命门》
详而言之,则命门位于“直肠之前,膀胱之后,当关元气海之间,男精女血皆存乎此,
首愚长老:命门到底在哪里呀?各位,很清楚的说,前面是肚脐,对着肚脐到背脊骨这个地方,老古出版社那本《禅观正脉》封面有一具白骨人,有一个亮点,那个地方就是。
我个人非常幸运,因为行般舟,这个你们没有经历过你不晓得,经历过了就晓得。我小时候十几岁,一个是喉咙像个铁板卡着,我从十几岁一直到闭关专修准提法后,喉咙才慢慢松开了。
最难的是喉咙问题跟命门的问题,命门这地方也是一块铁板一样的,那次行般舟后也松开了,感觉上那次应该是闭得相当好。因为不懂中医,也不晓得珍惜,也不很着意去用它。后来弘扬准提法,金刚念诵能够有这么样的海潮音,跟命门有关系。
因为我刚出家的时候,几乎同时看《坛经》,看到《楞严经》的二十五圆通,尤其是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我随时都在体会耳根圆通。另外一个就是《华严经》的华严三品,尤其是《普贤菩萨行愿品》,我非常喜欢。当年,南老师见到我,就常提醒我:“你不要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头部哟!”因为耳根嘛,难免会集中在这个地方,他要我放在膻中穴这个地方。上师的提醒,我老实实践,嗯!心月孤悬就观在膻中这个地方。但是真正金刚念诵要念得好的时候,放在这个地方是不行的,放在膻中穴这个地方不行。那个力道最强的还是从命门起来,所以这次在南岳衡山闭关我总算是定调了。
而子由是生……此一门者,最为巨会,焉得无名?此非命门,更属何所?既知此处为命门,则男之藏精,女之系胞,皆有归着,而千古之疑可顿释矣”。(《类经附翼·三焦包络命门辨》
张氏谓命门为男子之“精室”(开合于精关)、女子之“子宫”(开合于产门),固有其理,然终不免牵强之嫌。但他所阐述的“命门之火,谓之元气;命门之水,谓之元精。
首愚长老:基本上把命门的水跟火、阴跟阳、精气神都融在一起了。
……此命门之水火,即十二脏之化源(变化的一个总根源)”(《类经附翼·真阴论》),却是其立右归、左归、犬补元煎三法的理论基石,对后世以温补法遣治虚损有重大影响。
第三个说法,两肾之间为命门说。与张介宾同时,于命门学说颇有建树者首推赵献可。他在《医贯》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完整地辨析了命门的部位、生理作用及其病理等有关问题。他对《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谓“心者,君主之官”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之说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认为心既位居十二官之列,则下文“主不明”者即当另有—主;果系指心,则应言“十一官”,而不得称为“十二官”。因此,既非谓心主,则此“主不明”者,非命门而莫属。
首愚长老:所以真正十二官之主就是命门。
此外,《素问·刺禁论》有“七节之傍,中有小心”说,既曰“小心”,则非指“血肉之心”也明。赵氏认定“小心”为命门者理由有二:其一,“命门在人身之中,对脐附脊骨,自上数下则为十四椎,自下数上则为七椎”,正合乎《内经》“小心”所在之数;其二,督脉之经穴——命门穴正居于此,“即在两肾各一寸五分之间,当一身之中”,若非谓“命门”,则其究指何物?(《医贯·内经十二官论》)此即赵氏“两肾之间为命门”说之所本。
首愚长老:在我个人经验中,这个应该是蛮正确的,因为我是从这个地方气机发动的,行般舟居然把这地方的瘀结打开来,那种身心的畅快,唯有自己经验过才晓得。
部位既判,赵氏更进一步指出:左边一肾属阴水,右边一肾属阳水……中间是命门所居之宫,即太极图中之白圈也。其右旁一小白窍,即相火也;其左旁之小黑窍,即天一之真水也。
首愚长老:太极图上面,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大黑中有小白点,大白里有小黑点,他讲的是这个。
此一水一火俱属无形之气,相火禀命于命门,真水又随相火自寅至申行阳二十五度。
首愚长老:这有关经络图上面的,子时是胆经,应该是11点到1点,胆经。肝胆,要看我那本《中医诊疗与佛法之论述》,里面写的很清楚,大家晓得就好了。我们的善度把它编到《菩萨罗汉证圆通》里头去了,你看到那个度数就晓得了。
自酉至丑行阴二十五度,日夜周流于五脏六腑之间,滞则病,息则死矣。(同上)
赵氏将“命门君主之火”对人身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主持作用,复比拟为元宵节之走马灯,“火旺则动速,火微则动缓,火熄则寂然不动”。因此,命门火旺,脏腑组织无不运转自如;命门火衰,则全身机窍不灵,若无一点先天火气,则百骸皆废,生机尽灭。这就是他据“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所悟出的“的以命门为君主,而加意于火之一字”学术思想的着眼点。据此,赵氏批评了世人“不知保养节欲而日夜戕贼此火;既病者
首愚长老:太重的男女欲望,我们台湾有句话“败肾下消”,把这肾给败掉了。
不知温养此火而日用寒凉,以直灭此火”的错误观念,并在王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启迪下,制定了补水配火和水中补火的治疗方法
明末清初的高鼓峰、吕留良、陈士铎等名家都十分重视赵氏的学验,临证擅从调补真阴、真阳取效;近代凡论命门者,亦每采其说,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首愚长老:这些都是关于中医的一些主张,不管怎么主张,能够手到病除才是名医,如果光讲理论不行,名医是要有一定疗效才叫名医。
第四种说法,肾间动气说。明代医家孙一奎的认识,与前述诸家不同。他认为:“命门乃两肾中间之动气,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
首愚长老:有点像佛学从心地上来讲啊,这种说法比较接近佛学啦。
即先天之太极。”(《医旨绪余·命门图说》)假若命门“属水属火,属脏属腑,乃是有形质之物,则外当有经络动脉而形于诊,《灵》、《素》亦必著之于经也”。因而他认为命门并非人身有形之脏器,而仅仅是其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首愚长老:讲到了我们心地上去了。
此外,尚有谓命门为心包络、冲脉之根砥、油膜、神门等各种说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命门学说纷纷乎几成乱丝。现代中医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命门学说起源于《难经》后,历隋唐宋金诸朝,基本上沿循其左肾右命门之说。
逮金元时期,刘完素、朱震亨等对“相火”生理、病理的阐释,“相火”与肾、命门相联结起来,为命门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石。迄明代医学家的争鸣,命门学说日益成熟;而至赵献可《医贯》的问世,则标志着其学说的完成。就这一学说而言,无论诸医家如何争论不休,均不离其为人身立命之根本。
首愚长老:总而言之,命门的重要都肯定了。
而与肾有密切的关系这一基本认识。一般都认为命门主火,肾主于水,两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二者互相作用,为生命之本,生化之源。命门之火能温化肾水,蒸腾脾胃,促进水谷运化和生长繁育。其病理改变,则主要影响到脾、肾等脏腑功用,而出现腹泄、虚损、不育等方面的疾病。通过培补其元的方法,许多疾病可望向愈,这也是其说能经久不衰、并继续为临床治疗服务的价值所在。
首愚长老:所以尽管各派的学说不同,但对命门都是肯定的。
以上内容来自首愚长老年8月10日在重庆金佛寺法会第2支香的开示笔录
首愚长老在武夷山十方学堂
十方观音同心共愿共建十方菩提道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taoqiqi.com/lcbx/4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