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年底体检别漏掉这几项检查,可能耽
年末,正值体检高峰。准确体检能及时发现疾病及潜伏的高危因素。相反,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会让体检效果大打折扣。
体检前这6件事不要做
体检前8个小时不要吃东西
空腹采血是体检的基本要求。
一方面吃东西会引起血糖、血脂等结果变化,另一方面检查结果参考的正常值是按照健康人群的空腹抽血结果统计出来的,空腹采血更能保证体检结果和正常值有较好的可比性。
那到底需要空多久呢?
空腹一般是指至少8小时无能量摄入。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早上八点做体检,那么体检前一天正常吃晚餐,晚上十点之后就别再吃有热量的食物了,第二天早饭也不要吃,这样就可以了。
体检前不要大量喝水
虽然白开水不会影响血糖、血脂结果,但喝太多水会促进胆囊排空,影响观察结果。
如果你需要做彩超观察胆囊,就要避免大量饮水,起床抿一小口是可以的,但喝个ml可就不合适了。
体检前3天,不要吃得太油腻
体检的前3天注意清淡饮食。
太油腻的食物会引起身体甘油三酯增高,影响肝功能检查;一些含血的动物内脏,比如猪肝、鸭血等则会引起粪便隐血试验的「假阳性」。
体检的前3天还是忍一下别吃啦。
体检前一周不要喝酒
还有一些更出格的事,如果体检前一周连续喝酒,可能影响肝的转氨酶及血尿酸水平,没病都能查出病来……
体检前3天不要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会影响血压和心率的变化,会促进胰岛素、糖皮质激素的释放,还会消耗能量,影响血糖水平。
建议体检前3天尽量少做剧烈运动,否则检查结果有异常了,医生又会建议重新采血复查,咱又得挨上一针。
体检时不要隐瞒病情
有的患者担心暴露隐私,在医生问诊时有意无意隐瞒身体上问题,比如以前患过乙型肝炎、有便中带血等。
这种自己的健康其实是没有帮助的。
医生的问诊和查体可以发现机器无法检出的不良习惯,比如吸烟喝酒吃太多,也能检查出机器无法发现的健康问题,比如脊柱侧弯或脚气等。
如果真是为了自己好,诚心建议大家不要和医生玩「躲猫猫」的游戏。
体检千万别漏这6项
体检中,人们最常犯的错误是随意漏检一些重要项目。调查显示,“弃检”项目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肛门指检,39%的人主动放弃。
医生提醒你,漏掉以下几项不检查,小心耽误大病:
肛门指检
“肛门指检”是一种方便、经济、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仅凭外科医生一根手指就能令常见的肛肠疾病(如痔疮、肛裂、肛瘘、直肠息肉、直肠肿瘤等)和前列腺疾病(如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等)原形毕露。
很多人因为害羞或害怕在“肛门检查”那一栏里写了放弃。实际上,直肠指检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不舒服。
中国人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向年轻化,80%的癌肿可以通过肛门指检被发现,因此即使毫无症状,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直肠指检。
尿常规
尿检是肾脏、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第一道风向标,且敏感性高。
即使没有症状,一般也需每年筛查一次尿常规。如果已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则应根据病情,每年定期检查两次或两次以上。
粪便分析
很多人嫌麻烦不验粪便。粪便分析是消化道疾病的“照妖镜”,可以了解胃肠道有无出血、炎症、寄生虫感染、消化吸收功能等情况。
粪便检查结果,特别是反复的潜血试验阳性,若除外痔疮、肛裂等原因,往往是早期胃肠道肿瘤的信号。若放弃大小便检查,极有可能错失早期发现疾病的良机。
胸片
很多人“谈X线色变”,因为怕辐射而不拍胸片,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行为。
拍胸片可大致了解胸部情况,发现部分支气管疾患、结核、肺癌等。
拍一次胸片的辐射量很小,仅相当于7~10天自然辐射量,对普通人身体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孕妇或计划3个月内怀孕的女性可不拍胸片。
妇科检查
不少女性常会避开这项检查,认为只要检查子宫附件B超就足够了。
除了妇检中要暴露隐私部位以及回答一些令人尴尬的问题外,更多是因为不了解妇检到底查了些什么。
看似简单的妇科检查,可以发现很多妇科疾病:
看外阴有无肿瘤、炎症、尖锐湿疣等;
阴道检查看有无畸形、炎症、白带异常等;
宫颈检查要看宫颈形态,有没有炎症、肿物,并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九成以上的宫颈癌可以由此检出。
此外,妇科检查还包括触诊了解子宫的大小形态以及子宫的位置,一些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盆腔粘连等疾病也可能被发现。因此,有过性生活的女性,每年应至少接受一次妇科检查。
五官科检查
很多人只重视心肝肺,忽视耳鼻眼口。如果体检时放弃五官科检查,可能错过发现很多疾病或癌前病变的机会。
耳鼻喉科不仅可发现大部分急慢性炎症,还可筛查浅表肿瘤。
眼科对青光眼、白内障、眼底出血等常见病检出率非常高。
口腔科除了可发现牙齿和牙周问题,更能发现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如黏膜白斑、纤维化等。
来源:好医生在线生命时报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taoqiqi.com/lcbx/1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