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暑热消退秋燥渐起防秋燥,
“我是不是得糖尿病了?为什么总是口渴的要命?”
“鼻子和咽喉干的厉害,还总是咳嗽,像感冒又不像感冒!”
近日,有不少市民就诊时反映自身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多数以头痛身热、咽喉干痛、鼻干唇燥、心烦口渴为主,有的市民更是自作主张,把不适症状当成感冒来治疗,乱吃药,反而适得其反!
医院内二科主任梁海英表示,实际上,这是秋燥在作怪,只需饮食调理即可,“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又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后者则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主要表现为全身燥热、口唇干裂、心绪不宁,有的人会生出口疮,或者出现咽喉肿痛等症状,还会长出红且发痛的痘痘。”
“秋燥症”虽不十分严重,但一些病症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尤其是中老年人,容易旧病复发,当燥邪入侵身体时,最先受侵犯的是肺部。梁主任建议,对付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可在白开水中加盐或蜂蜜,尽量少吃油炸、烧烤以及热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这些食物容易上火。可多吃水果、百合和一些滋阴养肺、润燥生津的粥汤。水果中效果最好的是梨,其次像甘蔗、香蕉、苹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秋燥表现
1、声音沙哑
秋燥中,咳嗽最要命。其实,口喉部位也是最容易判断身体是否干燥的地方。症状较轻的会出现声音嘶哑,喉咙疼痛以及口腔溃疡等症状;有些人会咳嗽,声哑气喘不停,特别容易于夜晚发作,进而无法安心入睡;还有些体质差的人会将这种秋咳一路持续入冬,或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等严重症状。
2、鼻敏感
每逢秋天,十个人里会有九个患有鼻子敏感问题。鼻黏膜在秋天特别容易干燥,而一旦干燥,又用手指去挖,由于鼻黏膜附着丰富毛细血管,越是干燥,挖鼻孔的行为越为频繁,最终会导致鼻子出血。还有些人的表现就是不停地流鼻涕打喷嚏。
3、皮肤干燥
皮肤在干燥的环境下特别容易干燥、瘙痒甚至皲裂。如果你经常性挠皮肤、抓痒甚至舔舐嘴唇,说明肌肤已经丧失水分了。这个时候你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补水,每天多喝水,然后日常生活中最好带上一瓶喷雾保湿的,时常润一润自己,也可以多喝一下缓解秋燥的汤水。
4、惊厥
干燥的秋天,会陷入两个极端:身体免疫力好,性格开朗的人会安然入睡;而另一方面,一些身体免疫力不是太好的人则会心神不宁,甚至会出现惊厥现象,若症状严重要及时就医。
5、头发干燥
秋天干燥,气血循环变差,血液无法将养分带到头发毛囊,头发容易出现干燥枯黄。
6、便秘
秋天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加上肠胃功能变弱,不少人都会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
如何预防秋燥
1、少量多次喝足水 秋天湿度降低,皮肤、嘴唇和咽喉表皮细胞更易丢失水分。喝水是最直接的补水方法。 需要提醒的是,喝水要少量多次,不要“牛饮”或等口渴了再喝。睡前喝点水可避免夜间因出汗、呼吸、尿液损失水分导致的血液黏稠;早晨喝点水可及时补水。另外,牛奶、豆浆含有大量水和蛋白质,每天可以适量饮用。2、坚果含锌助保湿 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合成细胞膜表面磷脂的原料。磷脂充足,细胞中水分就不易流失。其中的必需脂肪酸有助于皮肤保持“油润”,更好锁住水分;另外,南瓜子、山核桃中的锌也有助于预防皮肤干燥。
因此,建议每天吃一把原味的带壳坚果,以防摄入过多盐或糖。因不饱和脂肪酸易被氧化酸败,形成加速衰老、增加癌症风险的自由基,所以最好选择带壳的。3、多吃水果 秋天大量新鲜水果上市,这是此时养生保健的最佳辅助食品。比如梨,香甜多汁,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可以生吃、榨汁、煮水或熬膏,适合于肺热咳嗽者;若与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但梨是寒性水果,寒性体质、脾胃虚弱的人应少吃;又如香蕉,有润肠通便、润肺止咳、清热解毒、助消化和健脑的作用,但胃酸过多、胃痛、消化不良、腹泻者不宜多吃。4、规律作息
除了合理饮食可预防秋燥外,在平时生活中还要保证睡眠。5、少受冷刺激 秋天昼夜温差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容易发作,吹电扇等很可能引发肩周炎、颈椎病、痛风等病症。要及时增添衣物,睡觉时盖好腹部以免受凉。
6、坚持锻炼,但切勿过量 秋季秋高气爽,适合户外运动。应根据个人体质,进行适当得到体育锻炼。但运动不可过量,以免加重秋乏的程度。7、少言
秋燥伤人易伤肺,每天不停地说话还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肺气和心气,所以要注意“少言”。
编辑:小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taoqiqi.com/jbyh/6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