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听不见了
妈妈,我听不见了。
好几个月前,一位患者妈妈,半夜发信息告诉助理小谢,说她儿子突然听不见了,看着电视,突然一边耳朵听不见了。
小谢把这个信息转达给我。
我一看这个病人的信息,就想起来了,这是几天前来找我看过中耳炎的患者。
己经退烧了,耳朵也不痛了,也己经没有脓流出来了。
然后我就
我就
我说,你让家长带孩子去五官科(耳鼻喉科),让医生取耵聍。
家长给小谢发了一个问号。
我说,就是让医生给孩子掏掏耳屎。
讲真,在临床上,真的遇到非常多的这种情况,很多家长,对这个耵聍栓塞,真的是完全没有概念。
耵聍栓塞是指外耳道内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使耵聍在外耳道内聚集成团,阻塞外耳道。耵聍栓塞形成后,可影响听力或诱发炎症,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
耵聍,为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耵聍腺是一种特殊的汗腺,位于长有耳毛的外耳道皮肤处。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成薄片状,但有的耵聍状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如尘埃、小虫子等)的作用。平时借咀嚼、张口等运动,耵聍可自行脱落排出。
就是耳屎,堵住耳朵了,影响了听力。
戴过耳塞吗?
就是上面这种,你戴上去了,外界的声音就听不太到了,我坐飞机高铁的时候,想睡觉的话,就会戴上。
耳屎要是堵住了,大概也是这种感觉吧?
掏掉就好了。
过了段时间,家长带孩子来看别的病的时候,很不好意思地告诉我,耳屎掏了,就听见了。
我小时候,有一次就是堵上了,但是它自己掉出来了,很大一块,我是侧着脑袋,跳啊跳的,就掉出来了,捡起来看,硬得像石头,黄色的琥珀一样。
但最好不要自己在家自己弄,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去耳鼻喉科最好。
医生可以用镊子,耵聍钩,耳铲,耳圈,这些专业工具。如耵聍较硬,不易取出,或耵聍与外耳道嵌顿紧密,取出过程中患者疼痛明显难以配合,可先用5%~10%的碳酸氢钠溶液滴耳,每天3~5次,每次滴药后患耳向上静置5~10分钟,连续3~4日后待其软化,然后于耳鼻喉科专科门诊,用吸引器将软化的耵聍取出。
为什么今天写这个呢?
我想起了18年初,回老家过完年,回到深圳后,六六就感冒了,我给她用了药,退烧了,但是一直挂鼻清水涕,挂了有两周才好,然后刚好到了周岁体检,查视力和听力。
六六很抗拒人碰她的右耳。
后来检耳镜下看到,是鼓膜充血,估计是中耳炎了,痛,不让人碰。
然后我就开始反思,这一个月,她感冒后的表现,那会儿,刚周岁,不会表达,我也不知道孩子有什么不妥。
就是一直挂鼻涕,我没有去处理,想着观察一下,自己能好,结果拖了大半个月,这个期间,她时不时地摇头,突然就摇头,或者,突然就抓耳朵。
我完全没有在意这些细节。
隔了一个月,周岁体检,才发现,耳朵发炎了。
讲真,我真的十分自责。
一方面,可能是洗澡时,耳朵进水了,我没有处理。
另一方面,五官是相通的,流鼻涕,可能在咽部也有痰,进了咽鼓管,那就可以延通道到中耳,引起感染。
从中医角度看,或者说,从我角度看,就是外感后,上焦苗窍遗留痰湿,即耳鼻喉、咽部、包括眼睛结膜、和舌头及口腔粘膜,都可以留有痰湿。
会出现,鼻涕不停,耳屎增多,眼屎糊眼,口腔粘腻,等等,还会出现入睡时头部多粘汗等其他情况。
关于上焦痰湿,我在这个课件里讲得非常详细了,有兴趣的可以去听一下。
言归正传
上焦有痰湿,就会郁而化热。
讲白了,痰湿,就是营养液,微生物就是会在里面滋生,这里的滋生,就变成了湿中带热了,就是湿热了。
所以,中耳炎,我在临床上见到的,很多就是这么来的。
原先就是感冒后,挂鼻涕,或鼻塞。
然后拖久了郁而化热,传到少阳,到了耳窍,变成了耳朵的湿热。
从鼻部的阳明湿热(阳明主面),传化到了少阳湿热(侧部)
中耳炎,我治过很多,初起高热流脓疼痛,高概率是少阳风湿热毒。
我用的方子,有三个必用药,一个是苦丁茶,一个是荷叶或荷梗,一个是野菊花。(为此我当年也写过一篇文章《学治中耳炎》点击蓝字可打开阅读。)
有时合用蒿芩清胆汤,有时合用小柴胡汤,有时合用龙胆泻肝汤,有时合用甘露消毒丹。
这些是初起的用法。
有些中耳炎后期的液体不吸收的,大多是正虚,用了太强的抗生素后,多少会伤及脾胃之气,表现为正虚,分泌物清。
我会用上焦宣痹汤合用六君子汤,或者是用聪明益气汤加味,用来扶正祛邪,这是善后法。
六六当时查出来后,我赶紧就回家用药了。
我是中医没错,但我也不排斥好的西医的经验,急性中耳炎,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效果是很好的,专药。
六妈在认识我之前也得过一次中耳炎,就是用这药治好的。
所以,我一方面用了滴耳液,回家了,我又开了我治中耳炎的经验药。
为什么要治这么急?
因为当时还剩四天,就要坐飞机回丹东了,怕影响行程。
好在没有任何事。
一个月后回深圳复诊,耳朵没有事了。
然后,我回门诊上班,就马上备了一个检耳镜,学习使用,但凡门诊有说耳朵不舒服的,我就要看一看耳朵。
并不是一定要看中耳炎,对于其他的病,耳道观察,也有助于用药。
耳道充血通红的,是少阳热证的多,可以用小柴胡+保和丸
若是分泌物多,可再加化湿热,或合用上焦宣痹汤等。
若是耳道颜色淡白缺血样,可以用补法。
经验就是这样长起来的。
月初六六不是又发烧吗?我就悔啊,年初说到年尾要在家里备一个检耳镜的,拖到现在?
马上下了单,一到手,就看耳朵,结果发现好多耳屎。
就约了个耳鼻喉的号,医院掏耳屎去。
六妈一搜,发现网上还有掏耳屎的工具,也下单,想看看自己能不能掏一点。
类似上面这种,但不是一样的。
有带电筒的,可以看到里面一部份,太深的看不到。
一边让她看动画片,一边掏耳朵,还蛮配合的。
挖了一点点,太深的不敢,反正挂了号,还是明天找专业的医生来取耵聍。
最后,还是要说一声,掏耳朵的工具,最后还是用角质的挖耳勺,太硬太利的,怕划伤耳道,操作不好的,也怕戳穿鼓膜。
医院啊,收费也不贵。
范怨武以医会友,唔使指教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taoqiqi.com/jbyh/6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