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疾病效验方,六味茶包泡起来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有治好的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37497.html

六味汤是咽喉疾病的效验方,首见于清代医家张宗良所撰的喉科专书《喉科指掌》,可灵活用于统治喉科72症。由于六味地黄丸名气太大,为避免大家将二者混淆,故中医界常称之为喉科六味汤。

原文选录

漱咽喉七十二症总方六味汤:治一切咽喉,不论红白,初起之时,漱一服可愈。荆芥穗(三钱)、薄荷(三钱,要二刀香者妙)、炒僵蚕(二钱)、桔梗(二钱)、粉甘草(二钱)、防风(二钱)。上药,俱为末。煎数滚去渣,温好,连连漱下,不可大口一气吃完。如煎不得法、服不得法,则难见效,须依如此为度,倘要紧之时,煎及白滚水泡之亦可。此乃总方,看症之形名,然后加减他味,临症可细查。

煎煮告知

本方为煮散剂,诸药为末,轻煎即可久煎则药性挥发,盖与银翘散“肺药取清,过煎则味厚而入中焦矣”意同。然古人云:“走马看咽喉”,咽喉科时有急症,故必要时白水泡服,服用时连连嗽下,是取其局部治疗作用。

现在,我们可用冷水浸泡1~2h,大火煮开,转小火再煮10min即可,徐徐咽下。如若煮药不便,也可用大茶缸,滚水冲泡,焖15min左右后服用。当然,您也可以直接使用由书茶医舍提供的六味汤加味升级版茶包。

方药

详解

六味汤由荆芥穗、薄荷、炒僵蚕、桔梗、粉甘草、防风六味药组成。从方药配伍来看,甘草、桔梗利咽解毒缓急止痛;荆防之辛温配以薄荷之辛凉,且荆芥兼入血分,防风为风中润剂;僵蚕祛风痰而散结毒,全方中正平和,无寒凉之弊,无温燥之虞,故喉症初起,不论红白,均可治之。

方中甘草、桔梗、僵蚕、荆芥、薄荷五味药在古代文献中均有单味或小方配伍治疗咽喉疾病的记载。《伤寒杂病论》第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今天甘桔汤已成为临床治疗咽喉疼痛的基本方。《日华子本草》云僵蚕“祛风痰、散风毒,解疮肿之药”,《百一选方》治“喉痹肿涩水谷不通,用白僵蚕五钱,胆星一钱五分,共研极细末,每服三钱,姜汁和白汤少许,调灌”,《医学纲目》:“治中风急喉痹欲死者。白僵蚕捣筛为末,生姜自然汁调下,喉立愈”,清代疫症名方升降散,治疗温病“如咽喉肿痛,痰涎壅盛,滴水不能下咽者”,方中亦用白僵蚕二钱。白僵蚕利咽解毒之功由此可见一斑。荆芥为轻扬之剂,散风清血之药,据郑日新氏考证,以荆芥疗咽痛,盖始于南宋医家陈无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有“荆芥汤”一方,“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喉中如有物梗,咽之则痛甚。荆芥穗半两,桔梗二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温服”,开咽痛初用荆芥之先河。其后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治疗咽喉痛喜用荆芥,尝谓“喉痛,必用荆芥。阴虚火炎上,必用玄参”,《本草汇言》引陈孟明方“治喉闭肿胀,水饮不下。用荆芥八两,水五六碗,徐徐饮之立消”。薄荷散上焦风热,入头面眼耳,咽喉口齿诸经,《本草纲目》附方利咽膈,清风热,以“薄荷末,炼蜜丸芡子大,每噙一丸,白沙糖和之亦可”。以上五味治疗喉症的特效药,取效机理涉及了风、热、痰诸方面,本方合而用之,恰恰切中了咽喉疾病多风热痰为患的病机特点,使此方成为治疗咽喉疾病的专方。

使用注意

今天临床和百姓的认知中往往存在着一种误区,认为咽喉痛是咽喉发炎,是“上火”的表现,患者可能自服凉茶或清热药治疗。而实际上“炎症”与“上火”能够进行对应,其前提条件是机体免疫反应的正常应答,在机体免疫并非正常应答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中医学所谓的“虚火”“郁火”“寒包火”等情况。这些都不是单纯用清热药解决的,需要治病求本,因势利导,因此咽喉疾病首先需要判定寒热阴阳,《喉科指掌》主要通过咽喉的望诊和脉诊来实现这一目的。

《咽喉大纲论》中曰:“漫肿而痰多者,风也;淡白而牙紧者,风寒也;紫色不肿而烂者,伏寒也;红肿而脉浮者,风火也;脉沉实,烂而不肿者,毒也;脉细数而浮者,虚火也,细迟者,虚寒也”。“大凡初起之症,诊右寸浮洪者,心火也;两关浮数者,胃火肝风也;左寸浮洪者,心火也;右寸沉迟者,迟伏寒也,沉数者,伏热也。右尺洪大者,三焦火旺也;左尺洪而有力者,肾虚火也,此数部脉者,乃大略也。可总用六味汤加减治之”。同时还需兼顾患者的体质,“凡治毒症之法,须看气血壮盛者,多服凉药不妨;如气血衰弱者,凉药不可多用”。

以上辨证方法,对于非医学专业者来讲,可能难以掌握。因此,您也可以直接联系书茶医舍协助进行辨证指导。

温馨提示:

点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taoqiqi.com/jbyh/45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