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注意啦暑期青少年耳鼻喉疾病专项普
医院专项普查开始啦!
★您的孩子是否经常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头晕头痛?
★您的孩子是否经常感冒、咽喉肿痛、恶心干呕、咽干异物感?
★您的孩子是否经常感到耳堵耳闷、耳流脓、听力下降、不舒服?
这都是耳鼻喉疾病的“预警信号”
★医院提醒您:“暑期是治疗耳鼻喉疾病的黄金期”!
专项普查时间:即日起至8月15日
健康-
暑期耳鼻喉科常见的儿童多发病有以下几种,家长们要注意啦!
鼻腔异物
小儿的鼻腔、鼻窦异物也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常由儿童玩耍时将豆类、果核、玻璃球、纽扣等塞入鼻孔内,由于异物性质、大小、形状、所在部位、刺激性强弱和滞留时间的长短而表现不同的症状。
异物在鼻腔内存留时间过久,极易引起鼻塞、鼻出血、流脓伴臭味等症状。对于一些光滑的异物,甚至可能被吸入或坠落到喉腔或气管内引发窒息危险;一些腐蚀性异物,如纽扣电池等,更有可能导致患儿鼻粘膜糜烂坏死,甚至鼻中隔穿孔等,带来严重危害。
小儿急性喉炎
小儿急性喉炎是以声门区为主的喉黏膜急性炎症,多在冬夏季发病,婴幼儿尤为多见。该病多起病急,病情进展快,主要表现为声嘶、喉鸣、阵发性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出现面色发绀、烦躁不安、鼻翼扇动、出冷汗、脉搏加快等症状。
急性喉炎是耳鼻喉科急症,孩子患了急性喉炎如若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家长一定要注意了!
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也是就诊于耳鼻喉科儿童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系腺样体因炎症的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从而引起鼻堵、张口呼吸、打鼾、中耳炎、呕吐、消化不良、晨起头痛、白天嗜睡等一系列局部及全身症状,对患儿的日常生活甚至成长会产生一定影响。
腺样体位于鼻咽顶后壁交界处,形如半个剥皮橘子,表面不平,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2-6岁时为增殖旺盛的时期,10岁以后逐渐萎缩。
局部症状
儿童鼻咽腔狭小,如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可引起耳、鼻、咽、喉等处症状。
(1)耳部症状:由于肥大的腺样体阻塞咽鼓管咽口,引起鼓室负压致鼓室黏膜渗液,同时妨碍咽鼓管引流,从而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2)鼻部症状:常并发鼻炎、鼻窦炎,有鼻塞及流鼻涕等症状。说话时带闭塞性鼻音,睡时发出鼾声,严重者出现睡眠呼吸暂停。
(3)咽、喉和下呼吸道症状:分泌物向下流并刺激呼吸道粘膜,常引起夜间阵咳,易并发气管炎。
(4)腺样体面容:由于长期张口呼吸,致使面骨发育发生障碍,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出现所谓“腺样体面容”。
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咽鼓管(连通鼻咽腔与中耳腔,起调节中耳气压作用)不通畅或阻塞后引起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
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鼻腔的唯一通道。当出现外感、鼻咽部疾病(如鼻炎、鼻窦炎等)时,炎症就会沿着咽鼓管蔓延至中耳腔,引起中耳粘膜水肿,粘膜下毛细血管增生和通透性增加,血管中的血浆渗出到中耳腔形成积液也会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与成人咽鼓管比起来,儿童的咽鼓管更平(接近水平位),管腔更短,内径更宽,所以炎症更容易进入中耳,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耳部疾病,家长要引起重视!
1、耳鸣
多呈间断性,症状一般不重。
2、耳痛、堵闷感
急性起病期可出现耳痛,多数表现为耳堵闷感。婴幼儿、儿童多以拽耳朵为主要表现。
3、听力下降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前大多有感冒史,以后出现耳痛、听力下降。有时候会随着体位变化听力时好时坏,还有些慢性患者自觉阴天耳聋加重、晴天耳聋减轻。一些孩子表现为对大人的呼唤不理睬,被误以为注意力不集中。
如果孩子出现了以上几种情况,家长一定不要忽视,应医院就诊!
暑期青少年耳鼻喉疾病专项普查明天开始啦!名额有限,想了解详情请拨打-咨询。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taoqiqi.com/jbyf/4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