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总有异物感ldquo幕后黑手r
?
为啥喉咙总有“东西”堵着?
经常听到有人说,在咽唾液的时候,总觉得喉咙里面有东西堵着,咳不出来又咽不下去。去医院检查吧,又查不出个所以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如果没有咽炎之类的疾病,首先就要想到中医里的梅核气。
梅核气,中医病证名,形容咽喉之间,好像有一个杨梅的核,在那里堵着,咽也咽不下去,吐也吐不出来,时发时止。
可是,这病也奇怪,吃饭时却不受影响,这与真的有东西堵在那里还是不同的。
梅核气是咋产生的?
梅核气是因情志不遂,肝气瘀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所致。
肝藏血,主疏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瘀阻咽喉,久聚不散,咽喉局部就会肿胀。同时,因瘀血内阻,津液不能滋润咽喉,就会出现咽喉干燥。
梅核气与咽炎等器质性疾病最大的区别就是:除咽喉有异物感外,还常精神抑郁,多虑多疑,并觉胸闷胁胀,常叹息,郁怒,嗳气。
梅核气临床以咽喉中有异常感觉为主,表现在食道上端的也不少,如痰黏感、蚁行感、灼热感、梗阻感、异物感等,但并不影响进食,受情绪的变化影响,今天好一点,明天又差一点,后天又好一点,大后天又差一点,反反复复。
现代医学将梅核气称为咽异感症,又常被诊为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称咽癔症、癔球。一般而言,这种病多发于青中年人,以女性居多,因为青中年的女人心思多,总会产生各种情志病。
梅核气应该怎么调理?
梅核气病根在肝郁,肝郁气滞则血瘀,故而必须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效果才会好。
梅核气应常灸以下几穴:
1、梅核气穴
这是中医经验穴,顾名思义,经验穴就是古人根据实际临床实际总结出来的一些有用的穴位,不一定说得出原理,但是却很实用。
梅核气穴临床专治梅核气,共有3个穴位。
其中一穴在食中之间,位于手掌劳宫穴稍下,掌面食指中指缝后一寸(以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作为一寸)。
还有两穴:一个在中指与无名指指缝之间,一个在中指指关节周围,两穴均和前穴平行。
、四关穴
即合谷、太冲穴的总称,意即人体生命的关口,它们是治疗梅核气的特效穴。
合谷属大肠经,大肠经是多气多血的阳明经,合谷之气在阳,禀天气自然下降,以降为顺,偏于调血中之气。
太冲属肝经,肝经是少气多血的厥阴经,太冲之气在阴,禀地气自然上升,以升为顺,偏于理气中之血。
一旦打开四关后,清阳升,浊阴降,上下交通,气血调和,诸病自愈。
3、丰隆穴
可以化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体内痰湿很重的人,灸了丰隆穴以后很容易就可以把痰吐出去。
4、天突穴
属任脉,为阴维、任脉之会。外通气窍,为气息出入之要塞,可宣肺平喘,清音利痰。
5、督脉和膀胱经
人体背后有“5条线”,即督脉和膀胱经,灸之,可提升阳气,化解无形的梅核气。
梅核气的药食疗法
1、中药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面,就针对此病,出了一个方子,叫半夏厚朴汤。
有一句歌诀: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聚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这味药由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紫苏叶组成,半夏、茯苓各1g,厚朴9g,生姜15g,苏叶6g。以水7升,煮取4升,分成4服,白天3服,夜里1服。这个方子提供了调理此病的思路,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加减用量。但是,很多患者服用这个方子时身体一切正常,可一旦停了就反弹,这是为啥呢?
其实还是因为情志不和谐,情绪太容易波动,真正的医生还是在自己。
、食疗
玫瑰花茶:
玫瑰花瓣(干品)6~10克,放茶盅内,冲人沸水,加盖片刻,代茶饮。
合欢花蒸猪肝:
合欢花(干品)10~1克,放碟中,加清水少许,泡浸4~6小时,再将猪肝~克切片,同放碟中,加食盐少许调味,隔水蒸熟,食猪肝。
详细穴位查询
推荐阅读文章:
1、9岁肠胃科老专家公开最强“养胃方”,配合艾灸3穴,胃炎胃溃疡30天就好!
、孩子身上这条线,决定身高!春季灸得好,多长5厘米!
3、它,是你成为丑女人和懒女人的“元凶”
4、毁膝、毁腰、毁全身,这10个动作最伤筋骨,你却天天做!
5、春天别只顾着疏肝,它才是最需畅通的经络。它堵,全年受苦;它通,全年轻松!
6、央视独家剖析:1.6亿国人遭受“高血脂危机”,彻底灸除,只需4穴!
7、晚睡+晚起=双杀阳气!熬夜过后,最佳的补救方法只有艾灸!
8、艾灸后反而怕冷、闭经,上火?真不是艾灸的错,而是灸错惹的祸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taoqiqi.com/jbyf/4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