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出伏后喉咙痒咳嗽难耐,对付秋燥该怎
三伏天已经结束
出伏后早晚温度会逐渐降低
迈入秋天空气变得干燥
很多人的喉咙开始不舒服
出现咳嗽等症状
入秋后如何对付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又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后者则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并伤及人体肺部,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燥邪”。
”秋燥有哪些症状?1秋咳秋燥中,咳嗽最要命。其实,口喉部位也是最容易判断身体是否干燥的地方。症状较轻的会出现声音嘶哑,喉咙疼痛以及口腔溃疡等症状;有些人会咳嗽,声哑气喘不停,特别容易于夜晚发作,进而无法安心入睡;还有些体质差的人会将这种秋咳一路持续入冬,或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等严重症状。
2鼻敏感中医认为,鼻子敏感多为肺虚所致。每逢秋天,十个人里会有九个患有鼻子敏感问题。鼻黏膜在秋天特别容易干燥,而一旦干燥,又用手指去挖,由于鼻黏膜附着丰富毛细血管,越是干燥,挖鼻孔的行为越为频繁,最终会导致鼻子出血。还有些人的表现就是不停地流鼻涕打喷嚏。
3皮肤干燥皮肤在干燥的环境下特别容易干燥、瘙痒甚至皲裂。如果你经常性挠皮肤、抓痒甚至舔舐嘴唇,说明肌肤已经丧失水分了。这个时候你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补水,每天多喝水,然后日常生活中最好带上一瓶喷雾保湿的,时常润一润自己,也可以多喝一下缓解秋燥的汤水。
4便秘秋天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加上肠胃功能变弱,不少人都会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想要让自己过的舒服正常,千万要防止秋燥来袭。
秋季如何预防秋燥?1、要注意防止热能过剩,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2、中医称“宜食麻以润其燥”。首先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应当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香蕉等。另外,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因此提倡吃一些有散发功用的辛香气味食物,如芹菜。
3、由夏到秋,气温下降,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过于生冷,会造成消化不良,易生各种消化道疾患。所以饮食上有“秋宜温”的主张,也就是说秋天应当避免光吃些凉和性寒的食物,应当多吃一些温性食物。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咳嗽是一种机体保护性活动,它能把呼吸道内异物排出,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因此,偶发的轻微咳嗽,不必盲目使用止咳药。但是咳嗽加重的话会将病菌扩散至肺内其他部位,还可加重心脏负担,对心力衰竭患者无疑雪上加霜。下面分享一些秋咳的食疗方,大家不妨一试。
缓解秋咳食疗方1银耳炖冰糖取银耳5克,漂洗后用冷开水浸泡1小时,撕碎,加入冰糖30克炖熟后,每晚睡前服用。
2蜂蜜萝卜汁白皮萝卜克,洗净去皮切碎,用洁净纱布包好挤榨出汁。每取60毫升加蜂蜜一匙,调匀服用,每天3次,连服3~5天。本方对便秘者疗效更好。
3萝卜陈皮汤取白萝卜克,陈皮3克。将萝卜切碎,与陈皮一同煎汤,饮汤,每日一剂,分两次服完。
4贝母冰糖汁川贝母15克研末,冰糖20克同放碗内,加水毫升,隔水炖煮20分钟即可。早晚各服1次,连服3~5天。
5鸭梨粥取鸭梨3个,大米50克,先将鸭梨洗净,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除去梨渣后,再加入米粥趁热食用,有润肺、清心、降火之功效,可治肺热咳嗽。
6百合杏仁粥鲜百合50克(干品30克),杏仁10克去皮,打碎,粳米50克,同煮为稀粥,调白蜜适量温食,1日3次。
7杏仁炖雪梨取甜杏仁15克,去皮打碎,雪梨1只去皮切片,同放碗内。另加冰糖20克,清水适量,然后置锅内加盖隔水炖煮约1小时即可服用,每天早晚1次,连服2~5天。
8川贝末炖雪梨取雪梨1只洗净,横断切开。掏去核后放入川贝末6克,然后将两瓣并拢,用牙签固定,放入碗中加清水适量,置锅内隔水炖煮30分钟即可。吃梨喝汤,每日1次,连服3~5天。
“无论什么节气,大家都要注意身体哦,祝大家周一愉快!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taoqiqi.com/jbyf/2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