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小伙废品站捡古书,关键时刻救了父亲,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www.xxzywj.com/wzjj.html
两本古书救下父亲一命

湖南小伙从废品站捡回两本古书,宛如天书般看不懂,没想到竟意外救了父亲一命。

小伙意识到这两本“天书”不简单,去找人鉴定,专家见后非常激动,直呼:“这两本书堪比国宝!”

那么,小伙捡到的这两本“天书”究竟有何特殊之处?

又是如何救了父亲一命的呢?

捡到宝了?

这位幸运的小伙子姓李,爱好是搜集书籍报纸。很多年前的一天,小李下班回家时,路过一家废品站。他无意中瞥去一眼,正好看到门口三轮车上装满的垃圾当中有两本旧书。

这两本书看起来年代久远,上面落满了灰尘污垢,但是小李随手翻了几下,能感到满满的古朴气息,让他很是喜欢。

小李不忍心让这两本书被当作垃圾扔掉,就跟废品站的老板商量了一下,以两盒烟换走了这两本书。当时带着两本古书回家后,小李迫不及待地将书翻看了一遍,结果看得头都大了。

这两本古书上写的全是繁体字文言文,小李文化水平并不高,完全看不懂古书上写的是什么,只知道这两本跟医学相关的古书。

小李觉得这两本书简直是白买了,好在买书没花多少钱,他也就没在意,只是将两本书清理了一遍后,妥善地收藏起来。

时间久了,小李都要变成老李了,他早就将这两本书抛之脑后,生活还跟以前没什么区别。但不幸总是说来就来,有一天小李的父亲感觉喉咙很不舒服,好像是发炎了,没当一回事。

谁知,老父亲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小李带医院,做了各种检查,但大夫们都对这病摸不着头绪,只能给老父亲开一些消炎药。这些药只是治标不治本,老父亲很快就病得说不出话。

为了给父亲看病,小李开始疯狂地寻找跟喉咙相关的病例信息。他上网查阅了大量的信息,不过大多无功而返。

就在这时,小李灵光一闪,自己以前不是买了两本医书吗?反正都要走投无路了,不如拿出来看看。

可惜这么多年过去了,小李依旧看不懂书上的文字,只知道一本叫做《医宗必读》,另一本叫做《经验喉科紫珍集》,都记载了与喉科相关的药方。

他在将两本书来回翻了好几遍之后,认出了其中的一句话,说的是这本书没看懂乱用的话,就是百死无一生。

这句充满警告的话让小李犹豫不决,他是希望救下父亲,而不是害死他。为了保险起见,小李就带着书去找一位姓王的中医朋友。

而这位王医生在看到两本古书后,顿时大吃一惊,直呼:“你小子捡到宝了!”

“仙人顶中水,二龙沐浴汤”

虽然很信任王医生这位朋友,小李却感到很是疑惑,不明白“宝”从何处来。

王医生指着其中那本名叫《医宗必读》的古书,跟小李解释说,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侯爷、王爷等王公贵族的病案,它的来头一定不简单,这样的医书可能是皇宫里面的东西。

随后,王医生就给小李讲了一个在他们中医界流传很广的传说故事。在明朝后期,南方遭遇了一场大旱,因此饿死的百姓数不胜数。

当时,在长沙这里有一户人家的长子是宫里的御医,这户人家的老太太突然生了重病,当地无人可医,眼看就要咽气了,心急如焚的小儿子决定带着母亲去京城找当御医的哥哥。

好不容易赶到了京城,母亲因为这一路跋涉更加虚弱了。

大儿子听到消息,赶过来给母亲看病后,只能连连摇头,叹息不已。小儿子不甘心一家人费了这么大的劲儿,却不能治好母亲,哭着求哥哥再想想办法。

大儿子很无奈,有时候人的医术并不是万能的,有些病医生也无能为力。他也想治好母亲,于是查阅了大量的医学古籍,最后抄了一个药方给弟弟。

小儿子拿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的是:“仙人顶中水,二龙沐浴汤。乌鸡双子蛋,状元定心粥。”

小儿子感觉就像是在看天书,根本看不懂。大儿子解释说,母亲的病已经超出了人力能够救治的范围,虽然有这个能救命的药方,却难以寻找其中的药材,只能希望母亲命大了。

失望的小儿子只好带着母亲回去,准备让她落叶归根。

大儿子也迅速请假,返回老家奔丧。谁知,他一到家就挨了弟弟一顿痛斥,说是母亲的病根本不需要吃药就能好,都怪哥哥故弄玄虚。

大儿子一头雾水,连忙进屋一看,只见老母亲面色红润,气色极好,根本没有生病的迹象。大儿子大吃一惊,连忙叫弟弟把回程路上的遭遇都说一遍。

小儿子如实回答说,他按照哥哥的吩咐带着母亲离开京城,奄奄一息的母亲感到口渴,一个劲地要水喝。可是当时南方大旱,根本找不到水源。小儿子只好安顿了母亲,亲自去山里找水。

小儿子扒开一片灌木丛,突然前方有个东西快速闪过了光,小儿子好奇上前一看,那竟然是一块装满了清水的人头骨。

换做以前,小儿子绝对不会给母亲喝这样的水,但是非常时刻,他顾不上这么多了,小心翼翼地捧起了人头骨。而就在这时,人头骨中竟然爬出了两条小蛇,一转眼就不见了踪影。

故事说到这里,听得津津有味的小李,突然想起了大儿子给的药方中的话:“仙人顶中水,二龙沐浴汤。”

难道,这人头骨中的水,跟药方有关吗?

医学瑰宝

小李的猜测非常准确,只不过还不完整。

故事中的小儿子将浸泡过小蛇的头骨清水喂给母亲喝下,片刻后,母亲的精神状态竟然有了好转。他们继续赶路,天黑时借住在一个小山村中。

这户人家的媳妇当晚生下一个儿子,按照习俗,这家人要请全村人喝定心粥。小儿子跟母亲也因此喝了一碗定心粥,这家人还体贴地给打了一个鸡蛋,结果竟然是个双黄蛋。

第二天,小儿子带着母亲继续赶路,很快回到了家中。出门前站都站不起来的母亲,此时竟然跟平常人一样,健步如飞,十分健康。

大儿子听完了弟弟的讲述,立刻意识到母亲这一路上的吃的喝的东西,竟然跟他抄写的药方一模一样!他又给母亲号了一次脉,果然母亲的病已经好了。没想到这世间难寻的药方,竟然真的救了母亲一命!

激动之余,大儿子决定潜心研究医术,用尽了毕生的心血,来编撰这个药方。只是没想到,他后来遭人算计,被贬回老家,路上听闻当年母亲借住的那户人家的儿子,如今已经成了状元。

这位状元郎听说了大儿子的遭遇,还接济了他,令他十分感动,于是就将自己编撰的《医宗必读》送给了状元郎,希望医书可以救到更多的人。

听完了王医生的讲述,小李已经明白了,自己手中的这本《医宗必读》的来历,只是不确定是否就是传说中的那一本。

在王医生的指点下,小李带着父亲和两本古书,来到湖南中医大学附属二院,这里的肖医生果然看懂了这两本医书。

肖医生非常激动,爱不释手地拿着两本古书,还跟小李解释说,《医宗必读》的作者就是明末清初的中医宗师级人物李中梓。

王医生讲的故事偏方可能只是虚构的,但是这本书的内容价值极高,是堪比国宝般的存在。

图:一代名医李中梓

小李听后十分高兴,连忙又指着另一本《经验喉科紫珍集》请教肖医生。

肖医生仔细翻读后,告诉小李说这本书里就有能够治疗他父亲的药方,此外还有很多药方直到现在依然还在用。

父亲的病终于有救了,小李悬了很久的心放了下来。

之后,小李带着两本古书去找文物专家做鉴定。

专家根据古书的材质和版式判断,这两本书并不是明代时期的原书,而是清朝末年的摹刻本和石印本。虽然没有原书那么高的价值,但是书中记载的内容,依旧对中医历史起到了重要的传承作用。

小李自己也没想到,很多年前的一次偶然兴起,买下两本古书,不仅救了父亲一命,更为中医传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真可谓是生活处处有惊喜。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taoqiqi.com/jbjc/77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