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莫忘查查睡眠疾
听到睡觉打呼噜,可能很多人会说一句:看这觉睡得多香。其实,这些打呼噜的人中,很多患有一种有很高风险的睡眠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类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睡眠中猝死、性功能障碍、呼吸衰竭等全身性疾病发生率较普通人群要高许多倍。但目前这种疾病的知晓率很低,不少群众,包括专家并不知道,通过治疗睡眠疾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可显著下降。
指导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梁辉
什么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在睡眠过程中患者出现反复上气道阻塞,伴有血氧下降为特点的一种睡眠疾病。多伴有显著打鼾,且鼾声不规律,并反复出现呼吸暂时停止、低通气,甚至反复被憋醒,夜尿增多,晨起头痛、头晕、口咽干燥等症状。
梁辉介绍,在这种患者的睡眠中,会发生频繁的呼吸暂停或低通气及频繁的觉醒,也就是睡眠中会发生频繁的呼吸的完全停止或通气量的显著减少,伴有血中氧的浓度显著下降,这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受到显著的影响,并影响患者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如心血管、内分泌、呼吸系统等。
疾病危险性大但知晓率低
国外研究证明,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女性患者,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率显著升高;男性患者,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均显著升高;显著增加老人的死亡率;经过控制的患者,其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可得到显著下降。但就是这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目前在国内的认知率仍然相当低。
梁辉表示,在美国,高血压或者心脏病病人去看医生时,如果有打鼾的情况,内科医生就会建议患者到耳鼻喉科睡眠外科就诊,筛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如果确诊,就要同时治疗这两种疾病。但在国内,很少遇到患者因为打呼噜来看病的。即使是医生,很多非睡眠学科的医生也不了解这个睡眠疾病与心梗、脑梗、心脏骤停、2型糖尿病、肿瘤等几类恶性度很高的疾病有关。
灾难本可避免
每年,梁辉所在的耳鼻喉科都要为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的很多脑血管意外患者行气管切开术。这些其中有部分是40多岁的患者,均为青壮年,且均为重症脑血管意外导致的长时间昏迷,无法自主呼吸。病情一旦发展到这种程度,肯定会影响患者日后的生活,无法完全恢复到生病之前的身体状态。
但最让梁辉感到遗憾的是,这些患者均为阻碍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高危患者,追问病史,均有较长时间的明确的呼吸暂停病史,但均未做任何检查和治疗。梁辉说,哪怕在一年前,患者能开始睡眠疾病方面的治疗,也许这次灾难就可以避免。
以下几种情况莫忘筛查睡眠疾病
梁辉提醒,在有明确打鼾的前提下,如果合并有以下的两条,就要考虑是否患有睡眠疾病:早上起来口干舌燥、头昏脑涨;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频繁的夜间惊醒;白天嗜睡;女性夜间入睡困难。
梁辉盼着,有一天,打呼噜要看医生的观念为人所熟知,也许,那时候,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也会同时得到有效控制,群众对待打鼾也会像对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一样,知道应该看耳鼻喉科睡眠外科医师。
相关阅读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体重超标的人不适合午睡午睡并不是人人都需要,只要身体好,夜间睡眠充足者,不午睡一般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但是,对于脑力劳动者、大中小学生、体弱多病者或老人,午睡是十分必要的。
一是看个人生活习惯,再是看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像从事脑力劳动多、大中小学生、体弱多病者、重体力劳动者或老人,午睡是十分必要的,对脑力和体力的恢复很有帮助。但有些人很注重晚上休息,身体好、精力旺盛,也不必强求,对健康不会有什么影响。不过,如果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者体重超标的人,有午睡习惯的话应该随时留意健康状况。
专家表示,有三种人不太适合午睡第一种是65岁以上或体重超标20%的人。午睡会增加人体血液黏稠度,容易引起血管堵塞;第二种是血压很低的人;第三种是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的人。
午饭后大脑的血液会流向胃部,血压降低、大脑供氧量减少,如果这些人在这时午睡,很容易因大脑局部供血不足而发生中风。”
正确的午睡很多人有这种感觉,就是午睡后整个下午头都昏沉沉的,打不起精神来。闫俊英解释,人的睡眠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30分钟后的睡眠已经逐渐进入深度睡眠,大脑的各中枢神经的抑制过程加深,体内代谢过程逐渐减少,若在此时醒来,就会感到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午睡最好能睡床上或沙发上,若条件不允许,可以准备一个旅行用的充气颈枕,午睡时套在脖子上,再找一个有靠背的椅子,时间在15~30分钟。
午睡尽量不要超过一小时,以15~30分钟最恰当,就是人们常说的“打个盹儿”最好。也要注意午睡的姿势,靠在椅子上或者趴在桌子上睡都不可取,这样容易压迫颈部动脉,造成大脑缺血缺氧,如果压迫胸部,还会影响呼吸系统和心脏,增加心脏负担。
午睡醒来之后,一定不要一下子就站起来,要轻轻地移动身体,活动一下手和脚以及头颈部位。最好先用清水洗洗脸,过几分钟再进入工作状态。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taoqiqi.com/jbby/1646.html